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2:18    次浏览
新华网长春4月5日电(记者高楠)过去办事跑断腿,如今有事一站清。这是自2012年6月起,吉林省梅河口市在加强建设服务型村组织后,带给村民生活的新变化。如今,全市303个村都成立了便民服务大厅,一站式服务一改过去的“衙门口”形象,实现办公最小化、服务群众最大化的服务理念。记者日前在梅河口市李炉乡李炉村看到,过去的村部现在已经被改造成两层楼的便民服务大厅。一楼的服务大厅里,诉求服务、村民事务办理、涉农技术指导、创业致富指导、政策法规咨询及党群工作6个服务窗口依次排开。来到二楼,原先的村干部办公室也被改造成乒乓球室和棋牌室,100余平方米的活动大厅里摆放着音响等文体活动器材。村部被改造成便民服务大厅以后,原来管理色彩浓的“公章村委”正朝着服务型的“全能村委”转变,群众遇到社保、民政、户籍等事项,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。75岁的村民何贵仁正在政策法规咨询窗口前询问关于土地确权的事情。“没有服务大厅的时候,办啥事可费劲了,到处'堵'村干部,赶上村干部忙的时候一下午也办不完1个事。现在好了,天天有人值班,不一会事儿就办完了,方便了群众。”他说。清早到村部“点个卯”,“有本早奏,无事退朝”是村干部们过去的工作常态。自从成立便民服务大厅后,村干部朝八晚五、轮流坐班。“村三委干部每人一天班,为村民服务。每周有两天的时间,乡镇各站办所的领导也会到村部值班,针对农业科技、政策法规等内容为村民进行解答。”李炉村党支部书记关丛林说。为了让村干部能够更好地为村民服务,梅河口市委组织部还定期分批次对全市的村干部进行“农村通”培训。培训主要涉及土地法规、新农保受理流程、低保申请等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。梅河口市委组织部组织二科科长李薇薇介绍,为实现干部转变作风、农事村办和社区化服务有机融合,全市303个村级党组织推行帮办代理服务“一卡清”制度,将涉及到民政、国土、财政、卫生等21个部门的54项服务进行免费代办,并免费发放了10万份帮办代理服务一览表和联系卡,方便村民了解信息、掌握政策和沟通联系。采访中,一些基层干部对记者表示,基层组织仍然是农民的主心骨,有了事,第一时间反应还是找村干部。经过两年多服务型村组织建设实践,一些涉农审批权力事项还可向乡村进一步下沉或延伸,让农民也能享受和城市一样丰富便捷的公共服务。